在偌大食油風暴中,衛福部針對「禍首」棉籽油委託食研所化驗三個樣本,其中包括大統進口的一件「粗製」棉籽油,和大統、富味鄉各一件精製棉籽油樣本。化驗結果均未檢出具生殖毒性的「棉酚」,政府據此定調所有棉籽油非毒油,只是「標示不實」而已。衛福部此項報告,完全不符合邏輯和他國的常軌,因為連粗製棉籽油都不合棉酚,那廠商就直接上市了,為何要再花成本「精製」?衛福部可能是因為如公布棉仔油含棉酚,那有如投下一個食安原子彈,後果無法收拾,於是硬著頭皮撒了瞞天大謊,就好像特偵組監聽立法院節費總機,硬是不肯承認,且硬掰幾十片光碟都是「空白」,鬼才相信?且衛福部已騎虎難下,未來粗製棉籽油含棉酚這顆未爆彈如爆開來,十個部長下台都不夠,但繼續瞞下去呢?這可不比光碟片容易做手腳,粗製棉籽油是否含棉酚,衛福部有辦法永遠「蓋」下去嗎?
再來就醬油而言,市售十有八、九都是「化工醬油」,衛福部如何要求廠商如實標示?「遵古法釀造」的醬醋,指的是什麽?市面零售醬油也許還可控管,但餐廳、自助餐及攤販夜巿所用桶裝醬油,才是大宗,政府有心力注意嗎?
「鮮乳」更是一大問題,在一般認知裡,鮮乳指的是酪農所養乳牛每天所泌「生乳」,經廠商收購殺菌包裝冷藏程序,送到市面供應消費者。但另外有一種「還原乳」,是用「奶粉」沖泡還原的牛乳,即巿售的「調和乳」,都是還原乳加味調和而成的,也不排除有廠商用純「還原乳」直接冒充「鮮乳」販賣。因為兩者價差甚鉅,可達一倍以上,暴利之所在,就有人敢冒不法。
廠商敢用還原乳假冒鮮乳的關鍵祕密,在於科技雖然進步,但迄今尚無法檢驗分辦市售「鮮乳」,究竟是酪農生乳所製或奶粉沖泡還原的。農政單位「土法煉鋼」的方法是依據廠商向酪農收購生乳量,換算巿售「鮮乳」成品量,發給「鮮乳標章」貼用,但此標章曾發生廠商自行冒印,或發放浮濫之事,政府如何保證給消費者信心?或只能依賴廠商的「良心」?
12月2日衛福部公布草擬了一個「乳品標示」草案,內容將乳品及乳粉産品分八大類,其中規定鮮乳與保久乳都要是百分百鮮奶,只是菌方法不同。其餘再分:乳粉、調味保久乳、調製乳粉、調味乳、乳飲品及保久乳飲品。此草案林林總總細分八類,消費者不弄昏頭才怪,更大的問題還是政府有無能力控管?連鮮乳和還原乳都無法檢驗區分的情形下,如何確保業者如實標示?
此外,類似大統的米酒沒有米酒精問題,每年銷售一億瓶以上料理米酒的台灣菸酒公司,曾多次強調其料理米酒有五成的米酒精(因財政部規定,米酒精要過半,才能稱米酒),其他才是「精製食用酒精」(即甘蔗酒精,可做生質能源),並擧財政部關稅署「掛保證」。其實,財政部並無檢驗能力,亦無委驗監督之擧,目前台灣檢驗機構,並無任一單位肯為台酒「背書」。台酒料理米酒銷量及影響之鉅,且其「阿諾米」製程產品合乎食品安全條件否?衛福部不宜統統推給財政部去負責!
圖片來源: 公視有話好說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